陈修园是清代一位非常有名的医学家,生于1753年,卒于1823年。他的家族世代通医,祖父陈居廊学问渊博,父亲陈廷启早逝,但也医术不凡。陈修园自幼聪慧,乾隆五十二年就进入福州鳌峰书院学习。在书院里,他不仅苦读经史,还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,尤其喜欢研究古代医学经典。
陈修园认为,细辛这种药材,从宋代以前,其使用量并没有明确限制。直到宋元祐年间,也就是1086到1093年,陈承在《本草别说》中才首次提出“细辛不过钱”的说法。当时,司马光执政,废除新法,史称“元祐更化”。那个时期,对医生的考核非常严格,对药物的使用也有明确规定和标准。陈承在书中提醒,细辛如果单独用末,不可超过半钱,多了会导致气机闭塞,甚至死亡。他还特别提到,在平凉狱中就曾有因用量过多而出现问题的病例,强调这是因为用量不当,而非药物本身有毒。从此以后,这句话成为历代医家忌用细辛的依据,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也沿用了这一观点。
陈承是北宋时期的名医,他对医理钻研深入,他把《神农本草》和《图经本草》合并整理,编成了《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》,还附上自己的理解和心得。这本书后来被《大观本草》引用,成为本草研究的重要参考。他在大观年间,还和裴宗元、陈师文一起校订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为官方医方制剂制定了规范,让药方更标准、更可靠。
到了清代,有些医家对这个规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。张志聪就认为,细辛的性质辛温,上品药无毒,并不必拘泥于“不过钱”的限制。他详细解释了细辛的药性和人体经络的关系:细辛的气味辛温,能直达少阴和太阳经。少阴对应肾水,太阳对应体表水分,两者气机相通,运行于皮毛和肺。如果运行失常,就会出现咳逆上气或头痛等症状,而细辛正好能调理这些问题。太阳经主管皮毛,少阴经主管骨髓,如果两经失调,风湿就会侵袭,出现筋骨痹痛或肌肉僵硬,而细辛都能起到治疗作用。长期使用还可明目、通窍,让身体轻健、延年益寿。
张志聪(约1616-1674)是浙江钱塘人,师承伤寒大家张遂辰,是钱塘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。在杭州侣山堂开馆授徒,形成“研经讲医,门庭若市”的盛况。他主持编撰《黄帝内经素问集注》《灵枢集注》等经典医学典籍,并提出“《灵枢》借针说理”的独特见解。
对于“细辛不过钱”的传统说法,张志聪认为这是对上品药的误解。只要掌握了使用方法和剂量原则,上品细辛并不会有毒,反而可以发挥更好的疗效。陈修园在自己的著作中,采纳了张志聪的观点,还引用了大量经典论述,进一步阐释细辛的应用智慧。他强调,药物的关键在于适量和辨证,而非生硬地遵循古人的规定。
通过这几位医家的研究和实践可以看到,古代医学对药物使用有严格的经验积累,但并非一成不变。细辛的故事也提醒现代人,学习古籍时,既要尊重传统,也要理解其中的逻辑和原理。药性本身无毒,关键在于对症和用量,医者的智慧就在于如何灵活运用。
陈修园的贡献不仅在于注释古籍,更在于把药物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。他的浅注和歌诀,为后人学习《伤寒论》提供了便利,同时也让“细辛不过钱”的使用有了更科学的解释。
不过,现代中药学认为,细辛服用过量或煎煮时间过短,易引起中毒而出现头痛、呕吐、出汗、烦躁不安、面赤、呼吸急促、脉搏加快、体温上升、心律失常、血压升高、烦躁等,严重者还有牙关紧闭、意识不清、角弓反张、四肢抽搐、小便不通、瞳孔散大,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。
十大配资公司,股票配资网配资,正规手机股票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