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跟着朋友去了个挺特别的活动,说是盛宴,刚开始我还琢磨呢,不就是吃吃喝喝吗,能玩出什么新花样。结果到了地儿才发现,这场子跟想象的还真不一样,从进门开始就跟掉进了个热闹的大漩涡,眼睛都不够使了。
门口支棱着好些手工摊子,有个阿姨正在教小孩编绳,红绳在她手里翻飞,三绕两绕就成了个小挂件。旁边有个大哥摆着木刻版画的家伙事儿,油墨往板子上一刷,往纸上一按,立马出来朵活灵活现的花。我凑过去瞧热闹,大哥递过来张纸让我试试,咱这手残党本来有点怵,结果在大哥指导下还真弄出个像模像样的图案,旁边小孩看着直乐,说我刻的花像小怪兽,逗得大家都笑了。这地儿不管大人小孩都能上手,摆弄摆弄手工,跟旁边的人聊两句,生疏感一下子就没了,特别接地气。
往里走有个挺大的场地,正在搞互动游戏。有个游戏是两人一组夹气球跑,我看着一对中年夫妻上场,大叔挺紧张,阿姨一直笑他笨。刚开始跑的时候气球老是掉,大叔急得直擦汗,阿姨就说 "慢慢来,别着急",后来两人慢慢找到节奏,居然跑得还挺快。到终点的时候大叔把阿姨的手攥得紧紧的,俩人笑得跟孩子似的。旁边还有一帮年轻人在玩套圈,不过套的不是啥小玩意儿,是给山区孩子捐的学习用品,套中哪个就可以把对应的东西捐出去。有个小姑娘套了好几次都没中,旁边的哥哥就悄悄教她技巧,最后小姑娘成功套中个书包,高兴得直蹦,说要把这个书包送给没书读的小朋友。这游戏玩着玩着,好像就多了点不一样的意思,不光是图个乐呵,还能做点有意义的事儿,心里挺得劲的。
要说最让我触动的,是舞台边上的一个小角落。有个坐着轮椅的大爷,旁边围了几个年轻人,正拿着照片跟大爷聊天。原来他们在收集老故事,大爷正讲着自己年轻时候当工人的事儿,说那时候大家干劲儿都足,为了建设工厂没日没夜地干。大爷说得动情,年轻人听得入神,时不时还问两句细节。旁边有个大姐带着孩子路过,孩子好奇地凑过去,大爷就笑着给孩子看自己当年的工作照片,说 "小朋友你看,那时候的机器可没现在先进,但咱们一样能做出好东西"。孩子似懂非懂地点头,大姐在旁边说 "爷爷这是在给你讲历史呢"。看着这一幕,突然觉得特别温暖,不同年龄、不同经历的人就这么聚在一起,分享着各自的故事,就像把时光串成了一条线,谁都能在里面找到点共鸣。
还有个卖小吃的区域,各种香味混在一起,勾得人馋虫直犯。有个阿姨卖自己做的糖画,勺子在糖浆锅里转两圈,就画出条活灵活现的龙。我买了一个,正吃着,看见一个老奶奶带着孙子来买,孙子非要自己动手画,阿姨就耐心地握着孩子的手,一点点教他。糖浆滴在板上,歪歪扭扭的,可孩子高兴得不行,举着自己画的 "怪物" 直喊奶奶看。老奶奶笑得眼睛都眯成缝了,说 "咱们小宝贝真厉害"。这场景跟小时候跟着奶奶去赶集似的,充满了烟火气,吃的不只是糖画,更是那份带着温度的回忆。
从白天逛到晚上,场地里的灯亮起来,暖黄的光映着每个人的笑脸。有人在弹吉他唱歌,旁边的人跟着轻轻和,有人坐在长椅上聊天,怀里抱着刚买的手工艺品。我坐在台阶上,看着周围热热闹闹的景象,突然觉得这场盛宴真的挺神奇。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热闹,而是让人能实实在在参与进去,能玩得开心,也能被一些小细节打动。就像那个教我刻版画的大哥,那个一起夹气球的夫妻,那个讲故事的大爷,还有卖糖画的阿姨,他们都是这场盛宴的一部分,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地方有了温度。
回家的路上,朋友问我今天玩得咋样,我说挺好的,不光是玩了好多有意思的东西,还看到了好多暖心的场景。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,大家平时都忙着自己的事儿,能有这么个地方,让人放慢脚步,跟陌生人聊聊天,感受感受生活里的小美好,真的挺难得。这场盛宴好像不是结束了,而是在心里留下了点什么,让人想着下次有这样的活动,一定还来。
十大配资公司,股票配资网配资,正规手机股票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